The Republic of Agora

俄乌战争・六月战局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目的是把作为德、法等帝国主义国家附属国的乌克兰的全部或局部重新纳入俄罗斯帝国主义的控制下,乃至于进一步变成殖民地。

当代张敬轩 | 2022.07.02

六月俄乌战局,陷入更沉闷状态。前20天,俄军因兵力、后勤不济,被迫重新部署,导致战事陷入停滞。后10天,俄军进一步集中兵力,对佐洛特突出部发动攻击,迫使乌军放弃北顿涅茨克,之后双方围绕利西昌斯克展开争夺战。

一、本月战局进展

1、北顿涅茨克方向

上个月(2022年5月)月底时,北顿涅茨克本已岌岌可危,看起来在几天内就要弃守。驻守当地的领土防卫军部队在遭到三面合围后已无死战之心,纷纷要求弃城;而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上将也倾向于放弃北顿涅茨克。然而,乌军最高统帅泽连斯基基于政治上的考虑,直接干涉了前线指挥,通过“人民公仆党”党务系统协调了外国志愿军在6月3日发动了一次大规模渡(北顿涅茨)河反攻。俄军没有预料到这次反攻,一时后退。而后,俄军因兵力和补给不足转入休整和重新部署的阶段,双方在这条战线上僵持了半个月以上。在此期间,俄军意识到,随着乌军本身战斗意志的衰退,外国志愿军已成为乌军中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均比较旺盛的部队,所以开始有针对性地对外国志愿军展开宣传战,包括利用顿涅茨克傀儡政权对外国志愿军俘虏展开司法战、“宣判死刑”等等,试图以此起到瓦解和离间的效果。

在北顿涅茨克方向的所有主要地段都转入休整的同时,俄军并未完全停止作战,而是积极调整部署,为下一轮攻势作准备。俄军此时已经完全放弃了从伊久姆突出部向南突击巴尔文科沃、斯拉维扬斯克,从而彻底包围歼灭乌克兰顿巴斯战役军团的计划,转而从伊久姆以南撤出兵力、拉平战线,转用于北顿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附近。乌军遂尾随欢送俄军,在伊久姆以南推进10—15公里,“收复失地”。同时,俄军以少部分机动兵力继续扫荡5月底就被乌军基本上放弃的北顿涅茨河北岸。6月7日,俄军占领早已被乌军基本上放弃的斯维亚托戈尔斯克镇。当时,网络上仍有许多人在为俄军策划跨越北顿涅茨克突击斯拉维扬斯克的强大攻势,然而实际上俄军在这一线上直到今天也再没有任何明显的进展,基本上是同乌军隔河对峙。实际上,双方这些军事行动造成的损失都不大。就整个战线来说,依然是信息化炮战为主。

6月20日,休整超过20天后的俄军主力部队开始展开新一轮的作战。如今,他们完全放弃了任何大纵深进攻战役的企图,转而试图“零敲牛皮糖”,在局部地段集中5倍以上优势的兵力兵器实现突破,而后尝试合围乌克兰旅级兵团,进而动摇整个战线。俄军首先选择的目标是佐洛特突出部,因为乌军在这一地区处于孤立态势。6月20日,俄军攻入此前进攻了一个多月没能拿下的托什基夫卡镇(在利西昌斯克东南,北顿涅茨河南岸),乌军增援、反击失败。6月21日,俄军完全占领了托申基夫卡镇,并投入第二梯队向纵深突破成功。6月22日,俄军向西迂回占领米尔纳多利纳镇、皮迪斯涅村,威胁佐洛特前线的乌军一个旅(可能是坦克第17旅)侧后方;向北则逼近了利西昌斯克。6月23日,俄军继续向西占领罗斯库季夫卡村等地,切断了波斯帕纳—利西昌斯克铁路;佐洛特西侧的俄军也向东北方打过来会合,已接近于合围佐洛特前线乌军。同时,佐洛特正面俄军也大举进攻,攻入佐洛特镇内。不过,俄军虽然宣称合围住1500—2000名乌军,但事后来看此股乌军吸取2015年杰巴利采沃的教训,在6月22日就已经撤离,空留100余人的小部队殿后被俘罢了。

尽管战果不多,但拔除佐洛特突出部后,俄军得以快速向利西昌斯克市西南侧后方迂回,甚至于6月28日在韦尔赫诺卡缅卡村附近切断了T-13-02公路。乌军则手忙脚乱,调动预备队去这个方向围堵突破的俄军,无法再应付同时在北顿涅茨克正面重新发动进攻的俄军。6月24日,乌军决定放弃北顿涅茨克市区向北顿涅茨河南岸撤退。然而由于乌克兰内部的政治分歧,撤退命令被提前公布,导致乌军在撤退中受到较大损失。尽管如此,俄军因兵力不足也未能围歼这一股乌军。只不过,从北顿涅茨克和佐洛特撤回利西昌斯克的乌军,士气和组织上都受到沉重打击,已不堪使用,不得不调回后方建立第二道防线去了。俄军则趁胜推进,在利西昌斯克西北方渡过北顿涅茨河,试图合围利西昌斯克。目前,围绕利西昌斯克的交战还在继续。乌军方似倾向于放弃利西昌斯克,在塞维尔斯克和阿尔焦姆斯克(巴赫穆特)之间建立第二道防线,以拉平战线,但是乌最高统帅泽连斯基则出于政治考虑(利西昌斯克是卢甘斯克州最后的城市)不愿这样做。

2、哈尔科夫方向

俄军调动兵力强化此战线的防御后,乌军即无力继续进攻。俄军甚至还发动一些战术反击,与乌军争夺捷尔诺瓦等村庄,然因兵力不足也不能取得明显战绩。总体来说,双方无甚可叙。

3、赫尔松方向

赫尔松方向,乌军分兵多路继续向赫尔松、新卡霍夫卡反击。然而,在俄军依托有坚固工事的约15个加强营防御之下,乌军进展缓慢。虽然一度推进到距离赫尔松10—15公里的郊区,却再也无法继续前进。

正面进攻赫尔松不成,乌当局遂开始效法当年的重庆军统,派遣乌克兰国家安全局(SBU)麾下的暗杀小组先后暗杀了赫尔松傀儡政权(军民公署)的家庭、青年、运动厅厅长萨夫卢琴科等亲俄政客。乌当局试图用这些暗杀手法破坏俄军在当地的宣抚工作,阻止当地傀儡政权举办“入俄公投”,然而收效甚微。

不过,鱼叉反舰导弹到位后,乌军开始重新强化了对俄军海上目标的打击,先后打击了黑海舰队拖船、海上石油工业平台、驻蛇岛俄军等目标,均取得一定战果。俄军不堪其扰,于6月30日撤离蛇岛。至此,俄军对敖德萨港的封锁大为削弱。

俄方则在占领区强化宣抚作战,采取废除债务、换给俄罗斯护照等方式收买人心,并吸引亲俄势力冒头,为举办脱乌入俄公投作准备。

二、战争现状

俄方在前线消耗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意识到自己无力执行大纵深进攻战役,目标一再缩小。目前,俄军已经把单个战役目标定为【集中20个以上加强营兵力在战区内最有利地段实现突破进而合围乌军旅级战术兵团】,也即,战争已经完全进入了阵地战为主、运动战为辅的阶段。表面看来,俄军这样做可以发挥国力优势,然而问题在于乌当局现阶段仍得到西方的大力援助,而俄军的战略空袭却并不能摧毁西方援乌通道,甚至于不能摧毁乌克兰的军事工业。这样,就不能说俄军能在短期内通过消耗战取得胜利。

乌克兰当局方面的困难,并不比俄方要小。乌最高统帅泽连斯基与军部、特务机关、地方政权之间均出现了摩擦,原因是乌最高统帅部主要是从外交需要来指导战争的。乌军的野战能力进步不大,仍然难以遂行大规模进攻战役。在马里乌波尔和北顿涅茨克相继失守后,乌军领土防卫军部队的士气进一步下降,整个乌克兰的民心士气也有衰减的迹象。以泽连斯基总统为首的乌当局对于这些问题,办法不多,仍是一味寄希望于西方。

双方目前都宣称要把战争进行到底,俄方甚至宣称要乌军“放下武器”。显然,战争还会继续下去。

西方各帝国主义国家方面,则基本上渡过了前期各自为政的混乱,有效协调了立场。6月22日,德国一改过往的立场,终于开始向乌克兰直接提供武器,即PzH-2000自行榴弹炮。6月23日,欧盟接纳乌克兰和摩尔多瓦为其候选国。6月28日,在北约协调下,土耳其与瑞典、芬兰签署协定,后两者以出卖库尔德民族解放运动为代价扫清了加入北约的障碍,随后北约向瑞、芬正式发出了入约邀请。北约在不到一个半月内完成这一协调,彰显了其仍具有强大的约束力。6月29日,北约峰会决定了北约的战略政策,宣布俄帝是这个帝国主义集团“最大和最直接的威胁”,而另一帝国主义仅为“系统性挑战”。按照这一战略,西方各帝国主义开始推行对委内瑞拉、伊朗等国的妥协政策,以便解除能源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同时,西方开始了对俄的直接封锁:6月18日,立陶宛开始封锁加里宁格勒以“执行欧盟制裁”。6月29日,挪威对斯瓦尔巴群岛上巴伦支堡的俄国人也开始执行封锁。与之相反的是,除叙利亚复兴党政权投来“宝贵支持”外,俄帝在国际上始终未能得到有力的支持,连欧亚联盟的成员哈萨克斯坦都与之拉开了距离。

三、战争趋势

目前,双方都难以打破战略僵持的局面,只是俄军在战役上仍拥有一定的主动权。显然俄军的计划是通过逐次以杰巴利采沃为范本的小规模进攻战役,逐步摧毁乌克兰军队的防御,从而全据顿巴斯,并迫使乌克兰当局回到谈判桌上来签署割地赔款的条约。

乌克兰当局,则依然推行片面抗战和期待国际援助的战略,以外交需要来指导战争。目前,乌军仍未能拥有执行大规模进攻战役的能力,同时在阵地战中也不能完全抵抗住俄军。因此,俄军仍拥有战役主动权。此外,俄军还有重新开辟第二条战线的可能性。

在战略消耗中,北约的筹码多于俄罗斯,俄罗斯又多于乌克兰。因此,战局的走向,仍然取决于双方谁的短板更短一筹。

image1 ▲ 原载《知乎》链接。

Made with by Agora